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该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据报道,这一超级工程项目总投资超1.2万亿元,装机容量达7000万至8100万千瓦,相当于3座三峡,项目建设周期为10年,是目前全球规划中最大的水电站项目。
同日,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力把雅下水电工程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世纪工程、标杆工程。”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概况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发历经数十年科学论证与战略规划。2009年启动的地质专题研究为工程可行性奠定了重要基础。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首次将"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2021年3月,全国人大将其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4年12月,项目获国家核准。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将工程列入年度计划。2025年7月19日,工程正式开工,同时成立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

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横跨西藏南部,穿行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四个地市23个县,从巴昔卡流出中国边境,流入印度的萨地亚,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又改称贾木纳河。河水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市附近与恒河汇合,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下游水电工程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工程特点。该河段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形成504千米长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方案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均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规模。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计划2030年部分投产,2035年全面建成。电力将通过±1100千伏特高压主要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未来将与藏东南风光发电形成互补。工程利用50公里内2230米天然落差,水能利用率超85%,但面临高海拔施工、强震带建设等世界级技术挑战。
项目意义
1.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突出
这一超大型工程预计建设周期10-15年,年均投资超800亿元,可直接推动西藏GDP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项目将形成横跨林芝、山南、日喀则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带,创造就业岗位规模达三峡工程3倍。建成后预计每年为西藏贡献200亿元财政收入,相当于2024年全区财政收入的70%,显著增强地方经济自主性。工程还将完善西藏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西电东送"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同时带动工程建造、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 绿色转型示范作用显著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雅江集团的成立,对能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从能源结构看,雅下工程投产后,国内水电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占比有望突破50%。与风电、光伏相比,水电具有发电稳定、可调节性强的优势,适合作为电网基荷电源。这将为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产业提供绿色电力支持,加速“双碳”目标实现。
项目充分利用2700米自然落差的水能资源,建成后年发电量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水风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工程将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占比在2035年提升至40%,其中10%的贡献来自该项目。自2015年"藏电外送"实施以来,西藏已累计外送清洁电力157.9亿千瓦时,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外送能力,加速"双碳"目标实现。
项目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拉动
1、万亿级投资催生全品类设备需求

三一护航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相关专家预测,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预计达1.2万亿元,按照水电项目投资结构测算,土建工程占比50%-60%,机电设备占比20%-30%。其中,工程机械相关投资占比至少15%,对应市场规模超1800亿元。由于水电站建设依赖中大吨位设备,其利润率普遍高于小型机械,若按10%利润率计算,行业利润空间有望突破180亿元。雅鲁藏布江项目因高原施工环境复杂,设备成本可能进一步上浮,预计整体设备投资规模约3000亿元,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业绩弹性。项目位于大拐弯峡谷,采用隧洞引水方案,需开挖多条20-35公里超长隧道,施工难度与体量均创纪录。核心设备需求包括:土方与运输设备、隧洞特种机械、混凝土与起重设备。设备采购高峰将集中于前5-10年,参考三峡建设周期,土方阶段占比前1/3,预计大批量招标启动,带动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据悉,雅江项目的初期招标阶段主要集中在路面修建和平整上,已经包括了数千台矿车、矿卡和矿运车,还有约千台大型挖掘机、千台大型装载机,以及大量混凝土罐车、凿岩机械和掘进机械等。这还只是设备需求的初期阶段,整体项目对工程机械设备市场的空间非常大。
2、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项目不仅直接刺激设备销售,还将激活上下游配套产业。如原材料与零部件,钢材、橡胶等基础材料需求激增,推动液压件、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企业扩产。后市场服务方面,包括设备租赁、维修保养及操作培训需求爆发,形成“制造+服务”双轮驱动。工程建设周期长达15-20年,为行业提供长期稳定订单,同时高原特种设备的研发应用将推动技术升级。这一超级工程正成为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增长的核心引擎,从生产制造到运维服务,全产业链均将深度受益。
1.2万亿超级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该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据报道,这一超级工程项目总投资超1.2万亿元,装机容量达7000万至8100万千瓦,相当于3座三峡,项目建设周期为10年,是目前全球规划中最大的水电站项目。
同日,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力把雅下水电工程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世纪工程、标杆工程。”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概况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发历经数十年科学论证与战略规划。2009年启动的地质专题研究为工程可行性奠定了重要基础。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首次将"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2021年3月,全国人大将其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4年12月,项目获国家核准。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将工程列入年度计划。2025年7月19日,工程正式开工,同时成立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
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横跨西藏南部,穿行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四个地市23个县,从巴昔卡流出中国边境,流入印度的萨地亚,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又改称贾木纳河。河水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市附近与恒河汇合,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下游水电工程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工程特点。该河段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形成504千米长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方案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均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规模。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计划2030年部分投产,2035年全面建成。电力将通过±1100千伏特高压主要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未来将与藏东南风光发电形成互补。工程利用50公里内2230米天然落差,水能利用率超85%,但面临高海拔施工、强震带建设等世界级技术挑战。
项目意义
1.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突出
这一超大型工程预计建设周期10-15年,年均投资超800亿元,可直接推动西藏GDP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项目将形成横跨林芝、山南、日喀则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带,创造就业岗位规模达三峡工程3倍。建成后预计每年为西藏贡献200亿元财政收入,相当于2024年全区财政收入的70%,显著增强地方经济自主性。工程还将完善西藏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西电东送"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同时带动工程建造、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 绿色转型示范作用显著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雅江集团的成立,对能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从能源结构看,雅下工程投产后,国内水电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占比有望突破50%。与风电、光伏相比,水电具有发电稳定、可调节性强的优势,适合作为电网基荷电源。这将为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产业提供绿色电力支持,加速“双碳”目标实现。
项目充分利用2700米自然落差的水能资源,建成后年发电量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水风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工程将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占比在2035年提升至40%,其中10%的贡献来自该项目。自2015年"藏电外送"实施以来,西藏已累计外送清洁电力157.9亿千瓦时,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外送能力,加速"双碳"目标实现。
项目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拉动
1、万亿级投资催生全品类设备需求
三一护航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相关专家预测,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预计达1.2万亿元,按照水电项目投资结构测算,土建工程占比50%-60%,机电设备占比20%-30%。其中,工程机械相关投资占比至少15%,对应市场规模超1800亿元。由于水电站建设依赖中大吨位设备,其利润率普遍高于小型机械,若按10%利润率计算,行业利润空间有望突破180亿元。雅鲁藏布江项目因高原施工环境复杂,设备成本可能进一步上浮,预计整体设备投资规模约3000亿元,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业绩弹性。项目位于大拐弯峡谷,采用隧洞引水方案,需开挖多条20-35公里超长隧道,施工难度与体量均创纪录。核心设备需求包括:土方与运输设备、隧洞特种机械、混凝土与起重设备。设备采购高峰将集中于前5-10年,参考三峡建设周期,土方阶段占比前1/3,预计大批量招标启动,带动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据悉,雅江项目的初期招标阶段主要集中在路面修建和平整上,已经包括了数千台矿车、矿卡和矿运车,还有约千台大型挖掘机、千台大型装载机,以及大量混凝土罐车、凿岩机械和掘进机械等。这还只是设备需求的初期阶段,整体项目对工程机械设备市场的空间非常大。
2、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项目不仅直接刺激设备销售,还将激活上下游配套产业。如原材料与零部件,钢材、橡胶等基础材料需求激增,推动液压件、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企业扩产。后市场服务方面,包括设备租赁、维修保养及操作培训需求爆发,形成“制造+服务”双轮驱动。工程建设周期长达15-20年,为行业提供长期稳定订单,同时高原特种设备的研发应用将推动技术升级。这一超级工程正成为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增长的核心引擎,从生产制造到运维服务,全产业链均将深度受益。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