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工程机械与维修 今日工程机械
首页 - 市场 - 正文

代理商如何迷茫而不迷路?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2023年一季度工程机械的销售数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挖掘机为代表的一些子行业下滑幅度惊人。

4月也比较低迷,行业预测国内销量只有9000台,如果二季度不能恢复,全年业绩就很难有保障了。业内人士,特别是部分代理商,由希望变失望,由困惑变迷茫,由迷茫变迷失,由积极变消极,由配合变抱怨,由主动变被动。

然而此时的市场急跌,才是真正考验厂家定力和格局的时刻;才是真正考验代理商真正能力和进退的关键时刻;才是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的时刻。此时此刻,才真正需要静静思考:如何迷茫而不迷路?

2023年1-3月的市场状况与2022年1-3月同比下滑幅度略有差别。2022年1-2月时,大家也感觉下滑50%以上,只是今年2月同比好一点,3月再次大幅下跌。今年同比整体降幅1季度比去年收窄近10个百分点,不过当时处于疫情中,今年解除了疫情,大家似乎没有了疫情“借口”,销量同比再次下滑近50%,更不容易接受,特别是没有调整产品结构、打开出口等新通道或没有采取果断削减成本费用的代理商,感觉更加艰难。

2022年与2023年同期国内挖掘机市场销量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CME4月预测

近期咨询交流的朋友又多了起来,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有些“蒙圈”,不知道未来的方向,甚至真地直接选择躺平,凭天由命的多了起来,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或认命一定是不可取的。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谈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Q1

学习标杆,提前布局

向行业标杆者学习。2021年5月31日,向文波先生在三一重工挖掘机问鼎全球之时,已经为行业指引出未来抵御周期的方向:到海外去、数字转型、用人之道、居安思危。此时恰逢这一轮工程机械下滑周期的开始,我多次引用和提示三一的这四句话,我认为每一句都价值连城。

2年后的今天,三一重工海外销售已经占到总销量的50%,成功规避或减轻了国内市场的下滑影响。有人说向总裁当天“微醺”讲出来的,当时这四句话并没有引起同行的太多关注,但中国有句俗话“酒后吐真言”!抄作业还来得及。

我们学习标杆,大多学习的只是皮毛,并没有理解行业标杆的行为逻辑。比如“到海外去”,也不是说去就去,去了就行,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和培育,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海外渠道,以及适应外国客户的产品与服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立刻见效的。

“数字转型”是未来,“用人之道”是核心,“居安思危”是永恒。有远见的先行者,一定更加掌握主动权,虽然各厂家和部分代理商,今年也开始了海外之旅,但不可避免形成新的海外市场“踩踏”事件,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出口数据同比增速收窄,但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寻找出路。

Q2

短期直营,长期代理

关于直营还是代理,从本质上说是市场的选择,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或一个代理商发展不同阶段的选择,而且越来越是一个双向选择,不单单是主机厂选择直营还是代理,代理商也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选择,选择多品牌、多产品线经销。

即便是行业的领导者卡特彼勒和三一,开始的时候也都有直营和代理,只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分工越来越细,代理才占据主导。试想如果一开始只生产几百台设备,上哪招独家代理?或者没有代理商就不卖了吗?

在区域空白,或某个行业专用设备销路没有打开之前,或者代理商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代理之前,选择厂家选择直营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且目前有些国有采购单位,要求直接向厂家采购。

记得20年前国内最早生产小挖的玉柴,别说找代理商了,连客户都不知道小挖能干什么,无奈玉柴工厂以优惠价格,把小挖卖给自己员工,各地市场经理一边用自己的设备租赁干活,一边向询问的人推销挖机。

长期看代理制无疑是成功的模式,但不是每个生产厂家都达到卡特彼勒、小松和三一重工的规模和能力,也不会每个厂家都能为代理商老板兜底。代理商也不是都能做到像利星行的水平和层次,代理商老板也不具备利星行老板的格局、眼光和能力。卡特彼勒和三一最初的代理商规模也是十几家、几十家,经过若干年逐步优化为现在的几家、十几家。说优化好听,其实也是淘汰。

这两年本人无聊尝试着做白酒的经销,发现酒的营销无论是渠道还是方法,都有我们借鉴的地方,酒的生产和经销其实是一片红海,但也是营销水平很高的行业。经销体系多种形式并存,有区域独家代理,有区域多家代理,有省代,有市代,有多省一代,有一省多代,有直营定制,有大客户渠道,有OEM代工,有品牌专营等等,现在也有网上平台直营店,各种渠道通路各显神通,各赚各的钱,各出各的力。

我喜欢一句话:厂家应该努力培养代理商,让他具备为足以离开的能力,然后拼命对他好,使他不愿意离开。《卡特彼勒之道》这本书值得多读。

Q3

厂商关系,换位思考

每当市场极好和极差的时候,厂商关系的讨论就越强烈,特别是目前这种市场环境,人们又把厂商关系的话题拿出来,冷饭再热炒一下,搞得各厂家大咖纷纷出来表态。我不能说这是个伪命题,但主张换位思考,这可能与本人既做过代理商,又在厂家工作过有关。

厂商关系有说是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恋人关系、夫妻关系,我认为本质上是价值交换关系。如果一定要与生活中的关系比较,我认为更像帅哥靓女从相亲、恋爱,到结婚,再到有的相伴终生,有的离婚分手的过程。

“白头偕老”的前提是双方在生活进程中,同步向前,至少不能差距太大,这样才能相互扶持,相伴而行;如果一方跑步前进,另一方原地踏步,甚至一方伸出手,而一方不接手,想帮都帮不了;如果双方在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有巨大差异,就更不可能走得长远。如果说夫妻之间可以貌合神离,但做企业一定不可以。不管任何一方跟不上,或者追求不同,都会分离,现在已经不是单独的厂家取消代理商,也有代理商主动放弃,逆向取舍而另谋出路。不能简单的认定谁对谁错,而是生存的选择。

“门当户对”对于厂商关系选择同样适用。不管是风花雪月的理想还是浪漫,最终都要回到“婚姻”的现实中来。

厂家的价值是提供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代理商的价值是拥有客户,把厂家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任何一方失去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关系就会转变和切换。不管哪一方失去优势,都会一文不值。

作为代理商:不管代理什么品牌,你都要做到优秀,否则你就没有选择权。努力向上,才能成为与前排厂家相匹配的代理商。

作为生产厂家:一定对优秀代理商好,好到他不愿意离开;对新代理商给1至2年的扶持,跟上就留,跟不上就淘汰,当然淘汰方法不能让人心凉;同时不断寻找其他品牌的优秀代理商,特别是经历过几轮行业起伏依然活着的运营健康的代理商,为这样的代理商等几年都值得,培养一个代理商成本是很高的,放弃却是一瞬间。

特别是不能根据领导的喜好选择代理商,这样太没有格局了。艰难时期,最好是尽可能相互赋能,而不是相互指责。

Q4

大道至简,勤而行之

尊重市场,完善运营,提升自己,提升代理商老板对行业的认知及其重要,道理都明白也不复杂,但要付诸行动,知行合一很难。躺平是最不可取的,躺平不仅是对工厂和员工不负责任,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

作为代理商,谁没有被市场下过狠手?有时很累,却不知道哪里累,想说却不知道跟谁说,有时候我们都想跟世界请个假,暂时离开一下。但生命只有一次,人到中年两不堪,唯有责任扛双肩。因为我们躺平,身后将空无一人。

有人说:也许懂得弯腰的人,才能承载更重的重量。要相信,所有的艰难,再难也会过。这世界不会为了谁而停留,每天太阳都会准时升起!

对代理商来说,要想生存,最不能说的就是:“出口业务我没干过、大客户我没有、好员工难找和厂家支持不够”。你要想:“谁能做出口业务?如何找到这样的途径和人才?优秀员工为什么找不到?是待遇低还是氛围不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工厂为什么不支持我?如何做才能支持我?”

就像炒股被套一样,很多股民一套住,就说:不管了!其实是不对的,而应该跟上节奏和热点,积极解套,而不是凭天由命。笔者很喜欢山东浩丞杨总的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老板就要有这样的气魄,不管成功还是失败。

事逢两难要静心,事逢万难要放胆。市场大不了再回到2015年的低点吗,有的朋友说2015年设备毛利比现在高,现在价格太低。放心,工程机械周期和猪周期一样,工程机械的价格和猪肉价格类似,量小了猪肉就涨价,存栏多了猪肉就降价,道理就这么简单。

Q5

尊重知识,相信科学

在《如何化解工程机械代理商危机》和《代理商生存手册》等前序系列文章中,笔者详细讲解过度过危机的方法:美林死亡曲线和达克效应。这里不再赘述,但想说明的是要相信知识和经验,工程机械运营没有什么新鲜事,行业周期也是始终不变,应对方法也不离奇,但无数次地证明有效的方法,没有必要再去怀疑和探索了。比如美林死亡曲线中的精简裁员方法,快刀斩乱麻远比钝刀子割肉有效,但我们很多代理商做不到。一步步把自己拖向深渊,待到不得不削减规模和费用为时已晚,或者倒在了黎明之前。

上一波行业下滑,在一线都看得到,三一重工的很多代理商,连办事处内勤都裁掉了,只留下骨干业务员或服务人员,其他三线品牌代理商办事处都取消了,只有几个业务员流动联系客户。当然那一批代理商很多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很多代理商是诞生于2016年下半年行业上升期开启之后,对行业下滑的惨烈程度没有体会。

看看互联网大厂腾讯、阿里、京东,这几年裁了多少人?大家只见华为撒钱如雨,却不知华为如何杀伐决断。活着才是硬道理。

我们很多朋友遇到困难时,有病乱投医。其实咨询谁,谁说的对,你要有一个判断,基本依据就是:是否具备基本的文化、学识、认知和思维逻辑;是否具备真刀实弹的操作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如实地表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简洁有效。

Q6

保持谦卑,虚心学习

一个企业或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的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错误越犯越少,离悟道就不远了。我给很多小的公司做过咨询,很多小老板吃苦耐劳,有一定潜力,但就是不够自信,不接受批评和建议,刚开始时还愿意经常打电话请教,但给出的建议执行不落地,然后同一个问题不停地询问各层次各方面的人,下不了决心按照业内专业人士的建议去做。也有的是挣点小钱后,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开始傲慢起来,买辆宝马、买套房就觉得是个有钱人了,就可以对这个行业指点江山了。

最终的结局是,这样的代理商走不远,不管代理什么品牌。所以说厂商相互选择要“门当户对”。相反大的成熟的代理商老板,反而谦虚好学,向每一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学习借鉴。讲真话最有效,但都不爱听。

给大家讲一个笔者做咨询顾问以来,最精准也是最失败的一个案例。2019年受邀为某代理商做咨询服务,3个月里给出3份诊断报告,但由于当时市场还是比较火爆,项目总经理原来不是做工程机械的,虽然表面上对出现顾问不反对,但对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不予理睬。到第三个月,笔者就建议换人,否则什么办法也没用。当然老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换人,于是笔者主动终止服务,半年后据说总经理被员工打过两次,然后公司关门。所以说是一个最准确的咨询建议,但由于太直白,使得老板不但没说一句感谢的话,还删除了笔者的微信,再也没有联系,不知道是因为不好意思,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所以说这又是个失败的案例。

此后做咨询时,笔者基本上更职业化一点,先表扬吹捧老板,然后委婉地指出问题和不足,建设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同时,改进方案是否执行和改进与笔者无关,也不着急上火,以免出现“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情况,就像职业医生一样,即使病人死了,也不能悲伤落泪,否则太不职业化。

Q7

吸引人才,优化项目

行业低迷,效益不佳,可能需要优员增效。但与“吸引人才”的用人之道并不矛盾,只要是继续运营公司,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多老板总说找不到优秀的人,但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您找了吗?通过什么方式找的?为什么你认为的优秀人才不来?是待遇问题还是其他?人才或能人在你身边时,是否敢于出手?

笔者认为没有挖不来的人,看你给什么条件,出什么价格?人才也是一种稀缺商品,想低价买高质量商品是不可能的。有低价获得人才的,比如阿里的蔡崇信,但因为马云的个人魅力和信用吸引,我们是否具备这种魅力?我们是否有让人才在未来获益的能力?特别是一些中小代理商老板,想要人才,又不敢用能人,担心显得老板能力差。其实这既是不自信,又是没搞明白公司运营的逻辑,不管员工多么能,都是为你工作,不管员工能力多强,都无法改变你是老板的现实,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人,让你躺着赚钱,何乐而不为?

真正的优秀的人才,就是能够随时离开的人;真正优秀的代理商,就是能够随时被取消代理权而不倒的代理商。

市场低迷,行业下行,最忌讳慌乱,什么都干,经营项目应该做减法,不做加法。什么都试试,使本已捉襟见肘的资金分散,靠2016-2020年行业上行机会赚的钱,再靠无头苍蝇到处乱碰消耗掉。

在看行业、客户、厂家,看不清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回头看自己。把自己公司健康的运营体系完善和建立起来,是此时最好的项目。哪怕一个部门只剩一个人,验证你的体系是否健全,是否运营高效,核心人才是否能够留得下,保持激情。去年有一家代理商,在经营亏损,现金流允许的情况下,依然对股东保持分红,没有削减核心员工的薪酬,是值得借鉴的。

出口目前属于“有鱼”的地方,可以想办法到有鱼的地方去钓鱼。后市场个人认为可以参照汽车行业,汽车配件和维修服务出保后,80%的业务从4S店流向社会维修和服务场所,几十年无法扭转。

活下去,是创业和经营公司的最高准则,这就是方向,不能迷失。否则公司倒了,客户、员工、社会和工厂给你再好的评价都没用,很快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一文不值。

不要去赌行业的上涨和下跌,不要去抄底,而是要知道有多少资金、人才、项目储备,如何巩固厂商关系。

Q8

发挥优势,后补短板

每一个代理商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有的擅长整机销售、有的擅长配件运营、有的擅长设备租赁、有的擅长债权管理、有的善于服务创收、有的综合运营体系完善,不管具备那种优势,都要先发挥优势,后堵短板,特别是经济不景气时,发挥优势保证生存,补短板是锦上添花。

不管是综合运营体系完善的大而强,还是具备某个局部优势的小而美,能够生存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首要的。其实小而美的公司更容易长久。

与时俱进,不吃老本。接受新的营销方法和手段,比如短视频,直播销售等,不是这些方法不适用,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做。

代理商在没有决定退出之前,要紧跟工厂节奏,工厂的策略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远远大于代理商,比如工厂的指导方向是调整产品结构,如果你不能及时调整,在应对市场变化和工厂支持等方面就会被动,因为厂家提出一项策略,后面一定跟随着方法、措施和落地政策,否则工厂的方针目标也实现不了。

Q9

风险控制,适度放宽

笔者是最重视风险控制、居安思危的人。说风险控制适度放宽,不是说不顾风险,而是这波行业下行周期与2011-2016年的下行周期比,客户的信用状况和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有了很大不同,很少有人机消失等恶性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逾期率、不良率、贷款期限和抵押担保等可以适度放宽,以增加客户进入的机会。

如何控制风险,大家都会懂,居安思危是永恒的主题。

Q10

顺应周期,下不言底

从销量来看,2022年国内挖掘机销量下滑到略高于15万台,从时间轴看,按照3至5年的下滑周期,最快也要到2024年3月。由于疫情和刚放开时的集体免疫,以及行业的下滑,大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其实认真看看,市场下滑从2021年4月到现在,只有2年整,调整时间还远远不够,目前的市场表现算正常。

目前是代理商相当难受的时候,继续坚持,担心活不到行业上行时,可能前几年的利润又还给市场,不坚持又担心倒在黎明前。坚持与否没有统一标准,要看自身情况、厂家规划、是否有核心优势,或者说最差情况不做代理公司能否生存?靠什么生存?

如果是四五线品牌的代理商,要时刻关注厂家的变化,厂家如果停产或转型,代理商如果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将是最大的风险。

同时,能否忍受一定亏损,也是鉴别你是做企业家还是个体户老板的关键指标。代理商如果没有出现借钱发工资、大股东把自己腰包里的钱拿出来、严重失眠、亏掉所有投资而心慌冒虚汗、弯腰低下头去找出路等情况,就说明还没有到最艰难的时刻,这些症状笔者在做代理时都出现过,特别是在下滑期做代理就更不幸了,压力大到危及身心健康,但又不能表现出来,每天装作笑脸,故作淡定。

“遇事还能若无其事,是格局;遇事还能装作若无其事,是阅历。”有点道理,但真不希望大家总是经历这种格局和阅历。笔者为什么能够一针见血地看到危机和预防危机,是因为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艰难过程,回过头来,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对熊市的恐惧往往会吓退一部分代理商以及工厂,不仅代理商恐惧、焦虑,其实部分工厂也恐惧和焦虑。不投入收缩害怕丢掉市场,不收缩又担心活不下去。其实这种对焦虑和恐慌,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对工程机械行业的认知,对周期的认知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认知层面,方针策略都是临时抱佛脚。长期乐观、短期悲观是确定的,关键是如何应对短期的悲观和规划长期的乐观。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很正常。

衡量一个企业或代理商是否优秀的标准,除了销量、收入、利润和占有率等指标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是否能够穿越周期,是否能够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生存。

如果不能在行业下滑周期中,提高公司的综合运营能力,那就是真正浪费了一次危机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因为在上升期,根本没有时间和兴趣修正和完善自己,那时一美遮百丑,根本看不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工程机械运营是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债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维度的综合运营,而绝不是单方面运作。

请相信,最后剩下的,只有那些自己愿意煎熬、愿意好起来的人。知易行难,大道至简。市场不相信情怀,也不相信眼泪,唯有提升自己,扬长避短,奋力成长,方得始终。

笔者曾写了“拨云见雾”《如何化解工程机械代理商危机》的系列文章,引起行业内的一定认可,本想待到复苏时再写一篇“拨云见日”,怎奈市场下行短时间还未见底,本文就算是一个过度篇吧,期待拨云见日的一天早日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

发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