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工程机械与维修 今日工程机械
首页 - 市场 - 正文

扩内需落实处 开年看各方组合拳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从2022年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我国经济增速有望持续回升。

消费、投资和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在2023年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扩大内需被提到首位,国内消费和投资将在2023年发力,大力拼经济的时候来了。交通、水利、风电、房地产等各方相继出台政策,发挥组合拳的优势,全力备战2023。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截至11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有效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

呈现出几个特点: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薄弱领域补短板,有力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回升。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4.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6%。

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民生补短板投资增长较快。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从投资先行指标看,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3%,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1.5%,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用好用足投资政策工具,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有力支撑了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对稳经济、调结构、补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积极推动投资政策落地实施。报请国务院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同时进一步集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和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截至11月底,两批共7399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全年64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下达完毕,项目开工率达近5年最高水平;今年已发行专项债券的项目开工率达95%,已使用的专项债券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交通方面,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区至商丘高速铁路、广西平陆运河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本溪至集安高速公路集安至桓仁段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能源方面,金沙江下游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首个光伏电站建成投产,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顺利完成长江大跨越。水利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已开工建设。高技术方面,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完成建设任务。

三是不断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印发文件督促各地方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建设程序,防止“未批先建”“边建边批”。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电视电话会议,指导督促各地方扎实、深入、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办理重大项目审批手续,截至11月底,已审批核准10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5万亿元。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加快办理用地(用海)、规划许可、环评、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

四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健康发展。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盘活老项目、投入新项目,促进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印发实施完善政策环境、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民间投资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21条政策措施,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向有关方面推荐25个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目前已有22个发行上市,发售基金75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新项目总投资超过4200亿元。

中国消费新热潮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扩大内需,成为202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扩大国内需求”一项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三个行业,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相较于前两者,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程度则要大很多。房地产上游的建材、化工、钢铁、工程机械,下游有家电、家具、装修等众多行业,将成为拉动中国内需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全面促进消费潜力巨大。

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一些具体的考虑和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下一步,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围绕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大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和品牌建设,稳步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

交通

中国地方铁路“十四五”发展战略出台,地方铁路将成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中国地方铁路协会近日发布《中国地方铁路“十四五”发展战略要点》,其中明确,地方铁路将成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十三五”时期,地方铁路新线建设持续发力,一批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铁路支线相继投产,地方铁路规模迅速增长,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体系逐渐清晰。

截止2021年底,地方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9478公里。“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1397亿元,年均达2279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11.2%,出资比例从“十二五”末的 26.7%增长至“十三五”末的41.2%,投入资金量和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其中投入地方铁路项目累计达200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1倍,有力推动了地方铁路项目建设,对优化完善地方铁路网络布局、加快区域铁路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2035年,地方铁路将继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现代化。整体建成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21个城市群地区城际铁路运营规模达到2万公里左右,16个重点都市圈地区市域(郊) 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左右。

地方铁路要准确把握铁路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重点。同时,铁路建设主战场将逐步由国家干线铁路转向国家干线与区域性铁路、城际、市域(郊)铁路并存,地方铁路将成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地方铁路发展需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迎难而上,按照发展原则,提出地方铁路“1334”总体发展思路,即聚焦一个目标,推动三大转变,抓住三大重点,实施四大举措。三大重点即:

发展城际铁路

城际铁路成为主要城市群城际交通的骨干方式,城际铁路主要站点成为区域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形成规模适度、覆盖充分、衔接顺畅、分工合理的城际铁路网,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形成 “1~2 小时交通圈”,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因地制宜、有序发展。

主要任务:以需求为导向, 优化规划布局,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建设便捷高效城际铁路 网,服务区域节点城市之间及节点城市与邻近城市间的城际客流,在高速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镇的基础上,尽可能覆盖10万人口以上城市。

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网络;促进长三角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成渝、山东半岛等区域城际铁路骨干通道建设。

发展市域(郊)铁路

市域(郊)铁路成为都市圈重要交通方式,与地区产业、城镇等空间布局匹配度明显提高,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新业态取得重大进展。统筹新建线路和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提供大容量、公交化、一体化的市域(郊)铁路运输服务,实现城市中心区域与周边城镇组团之间、城镇组团之间的便捷连通,打造“1小时通勤圈”。 

主要任务:强化规划指导和衔接,以增强和优化通勤供给为重点,统筹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和新线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 铁路发展,在城市轨道服务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基础上,重点实现对5万人及以上的外围城镇组团和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点的覆盖。

优先考虑利用和改造提升既有线路、车站等资源条件发展市域(郊)铁 路,以布局在市域(郊)客流主要轴线中的既有铁路为重点,用足用好既有铁路富余能力,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局部线路和车站适应性改造、增建复线支线及联络线、增设车站等方式,实现小投入、办大事。统筹市域(郊)列车与短途城际、中长途列车的开行,合理安排停站方案和频次,优化开行方案。

有序推进北京、上海与周边区域,以及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重点都市圈主要客流廊道的新线建设,增强铁路城际和城市交通服务能力。

发展支线铁路

铁路支线路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效能持续提升,有力促进本区域的国土资源开发,便捷连接沿海港口和内陆口岸,推动综合运输体系融合发展,形成干支有效衔接、便捷多式联运的运输体系,与干线铁路协调匹配,实现传统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因地制宜兼顾地区客运服务功能,整体效益显著提高。

主要任务: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铁路多式联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环渤海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等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以及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强集装箱、大宗散货等重点品类货物铁路集疏运需求分析,结合港口后方通道规划建设情况,积极向港区、码头布局建设支线铁路和专用线。

积极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重点物资储备库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建设,有效打通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

2023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行业安全持续稳定。国家铁路预计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同比增长67.6%;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计划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预计完成运输总收入8175亿元,同比增收1239亿元、增长17.9%,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务实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全国20大机场项目准备开工,总投资超1300亿。

水利投资大爆发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到2025年,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全面建立,水网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得到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体制机制法治进一步健全,初步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到2035年,省级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网智慧化水平、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科学编制省级水网建设规划。

二是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按照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及省级水网建设布局,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重点,加快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强水网互联互通,提升水网调控能力,推进水网智慧化建设,强化水网体制机制法治管理。

三是创新省级水网建设推进机制。在整体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省级水网建设任务加快落地实施。力争用3到5年时间,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骨干工程格局加快形成。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202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采取“规划引领+设施建设+政策支持”三位一体方式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其中有一条:加快重大物流设施网络建设,与工程机械行业关系紧密。稳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系统整合存量物流资源,推动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提高现代物流规模化、网络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4批共95个国家物流枢纽、2批共4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批共78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名单。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风电新趋势、风电投资布局

风芒能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2年,21省市共核准290个风电项目,合计41.91GW。

从核准省份来看,2022年广西共批复了8.9GW风电项目位居第一。在广西核准风电项目中,国电投以接近2GW核准项目容量排名第一。第二名国家能源集团核准项目超1GW,华润、远景能源次之。吉林批复项目接近5GW,海南、贵州、安徽、江苏、内蒙古批复风电项目均超3GW;云南批复风电项目超2GW。海南与浙江批复的风电项目均为海上风电项目。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等内容。

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做好2023年房地产工作,一是增信心。二是防风险。三是促转型。要重点抓好五件事,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着力化解房企风险;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合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精准施治,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城市韧性和承载能力。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紧紧围绕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这个中心,落实好新时期建筑方针,推动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

发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