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工程机械与维修 今日工程机械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工程机械行业的国产替代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上周,凯斯工程机械(Case Construction)宣布暂时退出中国市场,在市场低谷期宣布这个消息,给业内平添了一份伤感之情。客观而言,这个决定有行业处在景气下滑期的原因,更多还是凯斯在中国市场的运营丧失竞争力。

当然,今天不是要讨论这家企业,这个案例并不新鲜,国产工程机械品牌崛起的过程就是各个不同子行业大踏步国产替代的进程。从最早的装载机到泵车再到起重机、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这些年的发展历程鲜明的反映了一个一般规律:

在一个成本驱动型,客户高度价格敏感的行业,国产品牌一旦站稳脚跟,那么整个行业国产替代的趋势就无可避免。更早的普茨曼斯特、CIFA、利勃海尔都在这个一般规律面前败下阵来。背后更深刻的原因要归结到国内的工程师红利,而国内的制造业企业又很善于把工程师红利用到极致。

如果要再多说一句,这种事情也没有特别值得骄傲的地方。日本工程机械企业在60年代-80年代的辉煌,韩系品牌斗山、现代的崛起,其实也是一样的过程。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人力成本低的国家利用工程师红利,后发制人,实现国产替代并反过来与先进企业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小松的案例最具代表性,卡特彼勒进入日本市场之时,业内认为小松将在3年内倒闭。最后的结果是小松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达到60%,进而乘桴出海,在全球范围内与卡特彼勒进行激烈的争夺。

如果要再进一步分析:工程师红利有时间段限制,有其极限。日本企业60年代当然坐拥成本优势,可是等日本在80年代末成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几个国家,整个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这种成本优势再也无法持续。

于是,日系品牌的故事在韩系品牌身上再上演一次,而韩系品牌的故事继续在国产品牌崛起中重复。

而未来的机会,在于现在开工小时数井喷的印尼、印度市场会不会崛起新一轮的强势工程机械品牌,这两个国家人口极其年轻、对基建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态,叠加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未必没有机会。

二、从投资的角度看国产替代的机会

个人感觉,国产替代是一个机会,但是国产替代往往伴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恶化。所以对于国产替代逻辑的股票,时间差非常重要。

必须在国内品牌站稳脚跟之时介入,在竞争格局恶化之前退出。关键点在于技术扩散的速度,如果技术突破的进程是单点突破,那么单点突破的企业拥有极长的红利期。而如果技术突破的进程是多点突破,那么竞争格局会迅速恶化。

前者典型的案例是恒立液压在挖掘机液压油缸领域的国产替代,超级大单品的模式,规模效应与排他性,最后延伸到泵阀领域的国产替代。而最棒的一点在于,恒立液压的替代进程,类似于单点突破。在所有竞争对手中,进度最快,规模优势越来越大,同时保持了成长性。

即便在当前行业下滑阶段,恒立液压也依然被认为是一支成长股,拥有不错的弹性。

另外一个案例则是浙江鼎力在高空作业平台领域的国产替代,伴随着产品渗透率与本身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公司的成长性与盈利能力一览无余,业绩年年高成长带来股价正反馈。而当一众品牌如徐工、中联、临工开始在高空平台行业站稳脚跟之时,市场对竞争格局的担忧最终带动了股价的回撤。

最差的情况在于技术扩散的本身属于多点突破,最典型的案例为装载机市场。国内装载机的技术来自于卡特彼勒与小松的技术转让,在初始设计中,技术同时向几家企业转移,最后无可避免造成了竞争格局的迅速恶化。

反映在企业进程上,早期技术转移下装载机红利期的企业最后并没有跑出第一档的企业,厦工、柳工、龙工或者更早的一些企业就发展的结果而言,并不如在混凝土设备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的中联、三一,也并不如在起重机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的徐工。

而从投资的角度,企业要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才能持续实现正反馈。国产替代叠加单点突破双重逻辑才是缔造大牛股的温床。

我想,这也是我如此喜欢川仪股份、征和工业、雅克科技这些企业的原因,无论是川仪在高端传感器领域、征和工业在车辆链条与工业链条领域抑或是雅克科技在LNG深冷保温材料的国产替代,这些事情有一个共性,要求很长时间的经验学习曲线与knowhow积累。一旦这些企业站稳脚跟,市场竞争格局的恶化速率一般比较缓慢,甚至有可能跑出恒立液压这种竞争优势一骑绝尘的企业,这种企业往往很值得期待。

来源:月色沾衣官微

展开阅读全文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

发布
评论(0)